当然!超市货架商品的摆放可是一门精心设计的“行为心理学”,目的就是让你不知不觉地买得更多。了解这些小秘密,你可以变得更精明,购物时能省下不少钱。
一、与你视线平行的“黄金层”
这是超市货架最核心的秘密。货架通常分为几层:
黄金层(与你视线平行):这是利润最高、最想卖给你的商品,或者是超市的自有品牌。厂家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“上架费”才能把商品放在这里。
伸手层(腰部高度):摆放一些销量稳定、利润可观的产品。
蹲下才能看到的底层:这里常常藏着“宝藏”!通常是性价比更高的同类商品,比如大包装、便宜的品牌或临期产品。想省钱,记得多往下看。
需要仰视的顶层:存放一些销量较少、品牌知名度不高,或者大包装、沉重的商品(如粮油)。
小贴士:想买实惠的,别只看顺手拿的,记得“抬头低头”。
二、“右手原则”与动线设计
大多数人是右撇子:超市会利用这一点,将利润高或急需的商品(如熟食、面包、促销品)放在主通道的右侧,让你用更顺的手拿到。
长长的动线:入口和出口通常离得很远,强迫你走完整个超市。生活必需品(如牛奶、鸡蛋)常常被放在超市的最深处,让你在寻找它们的途中,经过无数诱惑,忍不住往购物车里添加其他东西。
三、灯光与气味的“魔法”
生鲜区的暖光:面包区的黄色暖光让面包看起来更酥脆香甜;肉类区的红色灯光让鲜肉看起来更新鲜红润;海鲜区的蓝色冷光则给人干净、新鲜的感觉。
迷人的气味:刚进超市就闻到烘焙面包和烤鸡的香味?这不是巧合。这能瞬间激发你的食欲,让你进入“饥饿购物”模式,购买更多食物,尤其是高利润的熟食和零食。
四、价格与包装的“视觉陷阱”
“爆炸贴”与“特价”标志:到处都是“惊爆价”、“省X元”的标签,这会给你造成“不买就亏了”的心理紧迫感,但可能它本身并不那么便宜,或者你根本不需要。
“量贩装”不一定更划算:很多人认为大包装单价更便宜。但精明的超市会利用这种心理,有时大包装的“每克/每毫升单价”可能比小包装还高。购物时请务必计算单位价格。
“买一赠一”或“加量不加价”:这确实是优惠,但它也成功地让你购买了比原计划更多的商品,甚至是你不需要的商品。
神奇的数字“9”:标价9.9元、19.9元,会让你心理上觉得是“9元级别”而不是“10元级别”,这是一种经典的定价策略。
五、商品的“心机”陈列
关联陈列:买啤酒的旁边放着花生、薯片;买意大利面的地方放着酱料。这能触发你的关联消费,顺手就一起拿了。
儿童视线层:在儿童身高水平的货架上(通常是下层),你会找到各种卡通包装的零食、糖果和玩具。这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让他们向父母索要。
“孤岛”堆头:超市中央那些独立的促销堆头非常显眼,让你觉得这是限时特供,忍不住停下来看看。
六、日期与新鲜度的秘密
先进先出”原则:理货员理论上会把新到的商品放在后面,把旧日期的放在前面。所以,想买到更新鲜的日期,记得从货架里面拿。
切好的水果/蔬菜:虽然方便,但它们通常是用不太新鲜、即将变质的产品处理的,而且价格更高。
如何成为精明的购物者?
1. 列清单,并严格执行:这是抵御诱惑最有效的方法。
2. 吃饱肚子再去购物:空腹时你会高估自己的食量,买下更多不健康的零食。
3. 带上计算器(或用手机):比较单位价格,不被包装大小迷惑。
4. 多看看货架的顶层和底层:寻找更实惠的选择。
5. 检查商品日期:尤其是冷藏、冷冻食品和促销品。
6. 对“买一赠一”保持理性:问自己:“如果它不是赠品,我还会买吗?”
掌握了这些秘密,你就能从“被营销”的对象,转变为一个清醒、理性的消费者,既能享受购物的乐趣,又能守住自己的钱包。祝你购物愉快!